游敏的“边框式”绘画
——游走于虚薄与波动之间的文化诗学
当代绘画进入开放之中,既要面对当下个体生命情感的波动与生活世界迁移的不确定性,也要寻找到个体内心救赎与摆脱虚无的方式,在一个宗教式微的时代,也许只有古典文化所保留的自然生长性的记忆还隐含救赎的密码,只是需要个体找到这个密码,以自己的方式来编码,当然,既不能模仿西方已有的形式语言,也不可能直接回到自身的传统中,当代绘画必须发现自身的“间性”,需要形成一种处于东西与古今之间、世俗生活与内在超越之间的文化诗学。
游走之一 30cm×4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面对游敏的绘画,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艺术家十年来对绘画本身极度紧张的一种化解,一种回应。走进游敏在宋庄的工作室,可以看到他收藏的大量石头与雕塑,还有一些古董与罕见的民间工艺品,这是一个对艺术有着独特癖好与琢磨的艺术家,我甚至相信,一个当代艺术家如果没有一些收藏的癖好,没有对于古玩的某种琢磨,可能会缺少一种气息——古意的回眸与偏执的兴奋,正是这种古意与偏执会给绘画带来别样的味道。绘画本就是一件让人痴迷一辈子的事情,收藏隐秘体现了一个人的独特痴迷,他必然会把这种痴迷转换到自己所从事的绘画上来,就可以把此古意与怪癖赋予迷人的形式语言。
游走之二 30cm×4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游敏最近几年的新作,让我们看到了他绘画的新面貌,以油画画出的心意风景,这就是心中的风景,是生命所想象的风景,带有生命寄托的风景,尤为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绘画本身的独特顿悟。
画面本身的直接视觉异常独特,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对于画面的处理,即“画中画”的隐喻:画面上似乎出现了一个古典纸本绘画的画心部分,但这其实是一幅当代风景画,但似乎如同宣纸一般黏贴在画面上,说是画心,其实不是,而是画家采取了错觉处理,平面本身上出现了一个有着“边框”(enframe, aufriss)错觉的“画中画”,而且上边齐平,下边却参差不齐,如此的“边框”似乎可以从平面上撕下来。
游走之三 60cm×80cm 布面油画 2019年
这种由画心启发的边框视错觉形式有着什么样的绘画的寓意?
其一,他来自于艺术家这些年对于民间玻璃画的关注、收集与再绘画,游敏之前几年收集了大陆民间梳妆台上的镜框,并直接在镜框上画画。艺术家充分借用了镜框的视觉隐喻:这既是对自我视觉规训的反思,又是对现代性自我个体形象的讽喻,还有对于民间工艺的怀旧,也是对自我镜像观的独特解构。如同艺术家对于古玩的收藏,但看似工艺,看似现成品,却又是绘画,游敏一直游走在一个看不见的“之间”位置上:在看似政治波普的图像与民间手艺活之间,自我的凝视与自我的执念之间,在自我的反思与自我的封闭之间,艺术家打开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地带,打破了一些界限,看似来自于习惯与习俗,却又如此具有艺术发现的乐趣。
游走之四 80cm×6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其二,因此,一旦他把此边框带入到绘画上时,宛若框中框,画中画,似乎给绘画里面加入了一个边框,如同镜框一般,这就激发了对于平面本身的重新触感:绘画在现代性要面对绘画自身的条件——边框就是如此的条件之一,是打破边框还是重复边框本身,如同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所为,还是平面本身凸凹感的营造,如同极简主义与概念艺术的发现,反正要在平面上重新制造出新的幻觉,但又不可能是传统的深度三维与立体派的二维半,一直是绘画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。游敏独特触动的不齐边框,其边缘毛糙的不规则,仿佛可以揭下来,暗示了时间与空间的轻度撕裂,这就激发了新的视错觉,因为那种不齐,似乎隐含了绘画的未完成性,以及绘画的脆弱性,召唤我们去触摸,却又禁止我们,正是这种诱惑与拒绝,带给绘画新的错觉。
游敏的作品总是体现出对于绘画的元思考:绘画带有某种元绘画的僭越,一种超越的冒犯,但又要收回来,要退回到绘画本身中,正是这种潜在的僭越与巧妙的回收,让绘画具有一种意外的发现,一种迷离的诗意。
游走之五 60cm×80cm 布面油画 2016年
其三,就绘画本身而言,我们看到了游敏对于风景的重新发现。从背景看,从深处看,一片虚薄与空灵带有梦想意味的风景,朦胧恍惚而富有诗意,仿佛水墨化的罩染方式所画出,又似乎是一片雾气蒙上了玻璃,体现出画家独特的感知方式。但从前景看,从近处看,却是一些表现性的厚涂笔触,以极快的书写性的方式涂写出来,有着笔触明确的笔痕与速度感,这又是与之前几年艺术家带有表现主义风景风格的简化。
因此,这种笔触并置的风景:一方面看起来如此具有东方美学的意境,暗合古典之虚淡的诗意,另一方面又是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厚涂;一方面看起来是自然的风景,另一方面看起来是主体心意的抒发;一方面看起来如同摄影的虚焦效果,另一方面看起来具有偶发性的笔触肌理感。画面看起来是一个矛盾体,安静中的躁动,急速中的舒缓,游敏的绘画让我们看到了古今中西之间的对峙,他无意于掩饰其间的冲突与不和谐,正是这种并置,这种对于矛盾的肯定,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游敏的诚实,也再次打开了微妙“间域”的文化诗学!
游走之六 60cm×4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游敏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风格,这就算尊重自然,从大自然中寻找内心安定的意境,但另一方面又并不否定现代性个体的不安定与迷茫,这也正好体现了现代性的矛盾:在无常过渡中寻找永恒的困难。游敏的绘画就是此矛盾的见证:心灵渴望安静下来,由此背景是虚淡的,如同永恒的光芒恍惚吹过,一种虚淡的气息妙不可言,不可抹去,但另一方面,则是表面上急速滑过的笔触,似乎是生命匆匆忙忙留下的脚印而已。二者之间并置着,平行着,并不直接融合,而是在寻找着可能的对话关系,寻找着呼应与可能的和谐。但这个时刻并未到来,艺术家并不如同平常的期待使之直接来临,而是保持二者之间的细微过渡,具有波纹的波动感,轮廓的写意,似乎通过笔触的厚薄变化,可以慢慢找到未来的和谐。
游走之七 60cm×4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游敏的这种姿态,恰好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反思,即在传统的诗意意象与西方的抽象表现之间,在动荡与虚静之间,在虚淡与坚实之间,在厚涂与薄染之间,体现出一种张力,一种看似直接其实又含蓄的张力,一种激发我们思考的文化诗学。
游走之八 60cm×4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这种张力,这种现代性的文化诗学,将激发更为诗意的沉思,即,一旦我们直接面对每一幅画,会更为明显,更为迷人,因为游敏对于颜色有着超出常人的敏感与诗意的感知,蓝色与灰色,都宛若夜幕下的色调,很多迷人的作品都带有这种诗意的夜色感,这可能是与画家这些年都是一个人晚上画画,孤独中画到深夜,不知不觉之间,一种夜色的孤独与忧郁渗透到了笔触之中,悄然笼罩了画面,这确实是一个人痴迷绘画,持久地画画、全身心投入所带来的礼物,此夜晚的诗意带给笔触与色调一种鲜嫩感、笔触的呼吸感。水是朦胧水气感的,山是轮廓书写勾勒的,但二者之间有着色彩上的对比与过渡,直到这一层层的过渡越来越微妙时,绘画将抵达自身的秘密:那是自然与心性的合一,个体生命找到了在这个世界上的寄托之所。
游走之九 60cm×4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绘画不过是一直寄寓,无论是边框的参差不齐,还是画中画的寓意,无论是虚淡的诗意背景,还是表面激烈的笔触,也无论是古董的收藏还是绘画的孤独,都是一个个体面对现代生活的精神分裂而做出的弥补与坚持,如同诗人所言:有何胜利可言,坚持就是一切!
他的作品独具诗意,看他的画有一种诗人在写诗的感觉。字里行间,逸趣横生,独具时代新象。
游走之十 60cm×4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游走之十一 100cm×6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游走之十二 100cm×5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游走之十三 60cm×5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游走之十四 60cm×5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游走之十五 100cm×5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游走之十六 100cm×50cm 布面油画 2020年
游敏
1965年12月生于湖北,现居北京宋庄。
个展
2017年“界内动静”青岛油画学院邀请展 青岛
2015年“归途”游敏个展,锦画廊 北京
2014年“镜中景—— 游敏当代艺术个展”,法国诺欧商学院 法国
2012年“镜中景—— 游敏当代艺术个展”,罗丹美术馆 北京
2010年“千面镜像——游敏个展”,北京苏蒙画廊 北京
2008年“意象·灿烂——游敏当代艺术个展”,3+3画廊 北京
2007年“态度——游敏个展”,3+3画廊 北京
群展
2019年 《丽水之赞》——古堰画乡名家名作邀请展 浙江丽水
《咫尺千里》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北京清秘阁
2018年 法国巴黎大皇宫对比沙拉艺术展 法国巴黎大皇宫
28届 上海桃花节《云间桃花源:镜花》 上海中心119层
2017年 中建书局开幕艺术展 上海外滩
2016年 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 海南三亚
2015年 首届中国意象表现主义绘画邀请展,北京宋庄
2013年 春天的鸣响,自在空间 石家庄
自画像联展,北京当代艺术馆 北京
北京宋庄促进会“男人·狗” 北京宋庄
2010年 艺术北京博览会 北京
2008年 第四届宋庄艺术节,宋庄美术馆 北京
“手感” 山东省当代艺术馆
2007年 艺术北京博览会 第三届宋庄艺术节,宋庄美术馆 北京; 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
2005年 限制与自由,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武汉
2004年 艺术北京博览会 北京
1999年 第八届中国油画作品集 北京
1997年 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 北京
重要收藏机构及个人
瑞银银行、法国孔子学院、中法文化艺术中心、武汉市残联协会美术馆、法国苏富比拍卖行副总裁、美国大使馆文化参赞、法国前总统弗朗索 .密特朗之子、法国兰斯高等商学院研究院院长Mr.Pascal、当代艺术家方力钧。
艺术家投稿:lulingculture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