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灵文化
集出版、艺术经纪、艺术衍生品开发于一身的集合型文化平台~

标签:当代艺术

第3页

赵飞• 凝视与回望 I 微展览NO.36

  赵飞的绘画 文/刘进安   水墨艺术走到今天是喜是忧可以各自判断。但是我们的艺术被传统问题和西方问题纠结了一百余年这是事实,直至今天,似乎并未摆脱这种状态而走向真实的自己。50后如此,60、70后亦如此。所不同的是在...

申晓国 • 闻歌知雅意 I 微展览NO.33

  闻歌知雅意 文/郑逸群   琴棋书画,是旧时文人士大夫的四门功课,具备这四门功课,是跻身“士”阶层的基础。倘若又在某一门专擅,那便被目为这个阶层的精英。如今,我们对于价值观的判断标准早已经一别于古人,现今时代判断一个...

解烨 • 雲裳花容 I 微展览NO.32

  ​   经典写实  完美和谐 ——解烨人物肖像作品赏析   文/曹阳 西方的写实主义绘画传入中国已近百年,中国写实油画也一直在学习西方的传统,吸取西方油画的精华,融入本土深厚的文化内涵。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...

贾绍昌 • 漆之画 I 微展览NO.29

​ 水墨转换是艺术嫁接创新之灵魂 ——读贾绍昌先生的漆画水墨画有感 虽与贾绍昌先生未曾谋面,但见画如见其人;画中漆画为魂魄,影之绰约,形之陆离,水墨为依托,线之朴拙,色之斑烂,态之雅味,点之朦胧,力之浑厚,意之恬淡,诗之意序总是扑面而来,沁...

游敏• 游走的诗学 I 微展览NO.28

  游敏的“边框式”绘画 ——游走于虚薄与波动之间的文化诗学   当代绘画进入开放之中,既要面对当下个体生命情感的波动与生活世界迁移的不确定性,也要寻找到个体内心救赎与摆脱虚无的方式,在一个宗教式微的时代,也许只有古典文...

钟小明 • 性本爱丘山 I 微展览NO.25

  对于中国人来说,“山水”不仅是视觉化的自然景观,更是根植于中国文化根性下的精神载体,承载喜怒哀乐的同时,也承载了人作为独立个体,追求自我价值实现,探寻艺术观、人生观、宇宙观的使命。中国古代文人隐客的山水观,在于所谓的“寄情山水...

华庆 • 纸上情结 I 微展览NO.24

    疫情中 长时间没去画室 就在家里画一些纸上的作品 也开始尝试用传统的宣纸来画 体会是可以很快的抒发情绪 画时要直接而简单 想起毕加索画了很多纸上作品 最终还要制作成版画 才完整 而水墨画已是古人探索好的现成的艺术...

孙一耘 • 一本万殊 I 微展览NO.17

中国古典诗词,常常在其表象之下,蕴含着一种幽微的深意。这是诗词的魅力,同时也是中国优秀的书画、音乐、文学作品等的共同魅力,即:言有尽而意无穷。 由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化,所以我的作品也深受其影响。近几年,我的创作题材以静物为主,这些静物多选择古...

宿利群 • 水墨突围 I 微展览NO.10

正统青花人物大罐     纸本水墨     36×52cm     2019年 康熙小缸与永乐龙纹 纸本水墨 34×45cm 2019年   回顾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,模仿、挪用、移植、嫁接,这些手法都曾风靡一时。可以说初期中国...

近僧 • 宁真率 勿安排 I 微展览NO.7

​ 为人为艺,明道为先。始则一家,泛则俱览。仲尼克己,老氏常足。一句“阿弥陀佛”,尽显我佛慈悲。观诸史上文章书画之大家,莫不于此中出入游弋,浸淫陶淬,但凡有志于艺理者,于此可轻弃乎?宜止心猿,遣尘缘,籍磨杵之力,取滴水之功,大固其本,亭亭者...